第 37 屆美洲盃帆船賽 精彩賽事重磅登場
- 2024年9月26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現正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正在進行第 37 屆美洲盃帆船賽的挑戰者決定戰,也就是 LV 盃(Louis Vuitton Cup),五支挑戰者隊伍加上衛冕者紐西蘭隊將進行兩輪循環賽,選出前四名之後(不含紐西蘭隊)捉對廝殺,最後勝利者取得挑戰權,在10月的美洲盃將迎戰紐西蘭爭奪金盃,所有比賽都可以在YouTube官方頻道免費觀賞,帆船迷可千萬別錯過。

美洲盃起源於 1851 年
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美洲盃帆船賽一直就是屬於有錢人的運動,1851 年 8 月 22 日 是由英國皇家快艇艦隊(Royal Yacht Squadron)發起,在英國海岸懷特島郡(Isle of Wight)15 支英國參賽隊伍,還邀請了紐約遊艇俱樂部(New York Yacht Club)的一艘船參賽,以示比較國際化,結果很沒面子地輸給了唯一的外國參賽船,這艘船居然很剛好名為美洲號( America ),從此以第一艘優勝船來為這個比賽命名為美洲盃,它其實跟美洲大陸本身是沒什麼關係的。
在第一屆慘敗後,以海上霸主自傲的英國人一直試著要奪回獎盃,但紐約遊艇俱樂部連續贏了一百多年,從 1851 年一直到 1983 年才被澳洲奪走,沒錯,英國人到現在還是沒贏過任何一次。在今年 ( 2024 ) 以前,除了美國以外,以紐西蘭贏過 4 屆最多,其次是瑞士隊 2 次,澳洲隊 1 次。
大家有沒有發現,不靠海的瑞士怎麼能贏到兩次?啊,那是因為有錢就可以任性,紐西蘭在連贏兩屆之後,瑞士首富 Ernesto Bertarelli 砸下重金造船,再砸下重金挖來紐西蘭隊的四名主要船員,組成阿靈基 Alinghi 帆船隊,然後在下一屆 2003 年首度參賽,就以「前紐西蘭隊」的陣容擊敗重組的「正紐西蘭隊」,首富本人也連兩屆上船參賽獲勝喔。
美洲盃是全球最古老的國際運動賽事之一,自 1851 年持續至今,每三至四年比賽一次。但與其說到「最古老」的這個頭銜,它更富盛名的應該是「最燒錢」的比賽,以近兩屆規則制定的賽船形式 AC75,每艘造價估計在2,000 萬至 5,000 萬美金之譜,總參賽成本至少 1 億美金,遠遠高於大家熟悉本周末在台中熱鬧 Roadshow 的 F1 賽車。

過去的比賽中,除了傳統單體帆船以外,也曾經出現過雙體船、三體船、如機翼般的硬質帆等形式,但上屆出現的單體水翼船,基本上已經是為了「飛行」而設計的,它只需要 6 節風就可以「起飛」,整艘船除了水翼之外都飛在水面上,而且速度可以達到 50 節,風速三倍以上。
全新賽船 AC75
相對於傳統帆船,AC75 有幾項重大的改變,首先它沒有龍骨,而是由舷邊的兩支配重液壓水翼臂來起飛和維持平衡;船身設計更重視空氣力學,因為它是要用來飛的,所以已經沒有過去的甲板走位空間,8 名船員需要躲在兩舷的圓洞裡操作以降低風阻;已經沒有纜繩、絞盤了,都改用液壓自動控制,但船員仍需要轉動類似腳踏車踏板的機械來提供液壓動力( 所以聽說船員中有自行車選手);前帆是自動控制換舷,主帆也用雙層帆設計和 D 型桅桿,更佳地模擬機翼的空氣力學。


船員配置:舵手,上風舷負責駕駛,下風舷負責戰術;主帆手,上風舷負責調整主帆,下風舷控制水翼;絞盤手提供液壓動力。
全新賽船操作上有別於傳統
全新的 AC75 賽船航行操作也別於傳統的帆船,傳統帆船的縱帆設計原本就可以逆風航行,模擬機翼的升力原理來提供動力(以前物理課本都說是伯努利定理 (Bernoulli's principle ),但其實依靠的是流體力學中的康達效應 Coandă effect,附壁效應),空氣經過有曲度的帆面會改變噴流方向,其反作用力就提供了推力。
逆風航行沒什麼問題,但看起來 AC75 是沒有在順風航行的,傳統帆船賽都會看到巨大的順風帆,為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捕捉風,讓風推著船走,但假設真實的風速是 10 節從正後方持續穩定吹來,當船速慢慢提昇,實際上推動船的風速會慢慢下降,例如當船速到達 7 節時,感受到從後面吹來的風速只會剩下 3 節。但逆風( 頂風 )是相反的,當船速越快時,感受到的相對風速是加成的。
於是為了追求最大速度,AC75 幾乎是不管風向怎麼吹都是全程逆風(相對風)航行,這種方式之所以可行,是因為它飛在海面上,幾乎沒有水的阻力,所以只要起飛後,船速就能很快就可以拉上去,甚至經常超越真實風速,有這樣的船速,幾乎可以一直處在逆風狀態,而且隨著船速增加,空氣動力也會越大,直到和船身、帆的空氣阻力達到平衡。
傳統帆船因為有龍骨,然後因為有龍骨而會側傾,加上逆風順風時帆的操作配置會不同,所以以往的比賽會看到船員們非常忙碌地在兩舷走位壓船、轉絞盤,但 AC75 就完全沒有這些繁忙的畫面了,船員都是縮在駕駛坑裡看電腦數據操作著類似遊戲機的手柄。不過由於速度極快,有它的刺激性,操作上也要在更短的時間裡做出判斷,所以戰術和失誤率幾乎左右了戰績,人工操船技巧所佔的比重已經降到很低了。

觀賽重點
目前進行的場地賽有規範出一個長方形的海域,長方形的兩個短邊各有兩個浮標,兩個浮標之間連成的虛擬線,其中一組稱為起航線同時也是終航線,亦即圖中的那條虛線。
比賽的方式有點類似折返跑,比賽船隻從起航線出發,從另一端的兩個浮標連成的虛擬線門標通過,然後繞回來通過之前出發的起航線,如此來回跑 6 趟,看誰最快跑完 6 趟衝過終航線。
但問題來了,帆船不像跑 100 公尺比賽那樣是從靜態等鳴槍開始的,以美洲盃為例,是在比賽開始時設定 3 分鐘倒數,倒數結束時比賽船隻才能通過起航線開始計時,圖片左上方的時間就是起航前倒數。
圖片中那個綠色擴增實境標示的長方形區域稱為起航箱,兩艘參賽船隻在倒數 3 分鐘開始時分別以左舷受風和右舷受風的姿態向起航箱前進,左舷受風船必須在倒數至 2 分 10 秒後才能進入起航箱區域,右舷受風船則要在倒數至 2 分鐘後進入,然後競爭激烈的卡位戰就此開始。
由於必須抓準倒數結束時衝過起航線,但又不能停在原地等待,否則起航速度上不來,所以如何在維持速度的同時又能抓準時間通過起航線,最好還能妨礙對手,每艘參賽船都會在起航策略上下足工夫。
再來海上航行有通用的避碰規則,畢竟船不像車子一樣有煞車,海上也不像陸地有道路和標線,有時候兩艘互相接近的船很難判斷對方要往哪裡開?會不會撞在一起?因此誰該往哪裡閃?誰有優先路權?這也成為戰術重要的一環。

海上避碰規則最簡單的有兩條:1. 左舷受風船要禮讓右舷受風船;2. 上風船要禮讓下風船。另外就是繞浮標時比較靠近浮標的船有優先權。
左舷在英文中是 Portboard,源自早期傳統船隻習慣以左舷靠港,所以意思就是靠港的那一邊;右舷稱為 Starboard,源自船舵發明以前,水手用槳操控時,因為右撇子居多,槳通常置於船尾右舷,被視為控制船隻的那一邊。
傳統帆船賽中,因為戰術運用,經常要去卡對手航線逼對手換舷或搶佔上風,船隻往往會千鈞一髮才讓開,這時就會聽到右舷受風船上的水手大喊 starboard!表示我是優先船,你要讓路。
再來,每次換舷時速度都會慢下來,所以如果讓對手換舷的次數比較多,就可以擁有一些優勢,因此如何運用避碰規則以及航線選擇,就是戰術中很重要的部份。除此之外,帆船的動力來自風,如果你能搶到上風位置,巨大的帆面會把風都攔下來,等於去擋對手的風,對手的速度也會受到影響。

啟航與航線設定為觀賽重點
因此帆船賽的觀戰重點,首先是起航,看參賽船如何運用戰術搶佔有利位置並抓準時間通過起航線。再來就是比賽中的航線設定,如何去擋對手的路,如何搶對手的風。
2024 第 37 屆精彩賽事終於登場
今天 ( 9/26 ) 至 10/5 是決賽,要決定出挑戰者,並在 10/12 至 10/21 和上屆冠軍紐西蘭隊正式進行美洲盃帆船賽。完整精彩賽事如下圖。
所有賽程都可以在youtube上@americascup頻道免費看到,而且轉播都結合空拍、擴增實境視覺輔助,比較容易看出戰況,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一起來感受一下美洲盃的精采賽事。

Comments